利川市杨武津孙家安小学交通安全法治课开班了
发布时间:2025-11-01 12:44
京中网(湖北日报)讯(通讯员 吴轩)10月31日,主题明确、内容丰富的交通安全法课在孙集安小学举行。法学院副校长陈浩以“用法律保障安全,文明出行”为主题,通过情景辅导、互动问答、法律条文解析等多种方式,为全校师生上了一堂专业实用的法制教育课。 以学生为中心:道路安全“四讲”筑牢安全网 “安全是回家的最短路”——课程一开始,陈浩老师就用贴近生活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逐步引导他们理解交通规则背后的生命意义。围绕能走路、能坐车、能看、能开锁四个方面,对侧墙等重要知识进行了详细讲解lk规则,过马路时“挥手”,使用安全带和头盔,识别交通标志,以及车辆盲点的风险。对于学生担心的骑行年龄问题,学校明确强调:“法律对骑行活动设定了明确的‘年龄限制’。” 12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可以骑自行车,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可以骑符合规定的电动自行车,严禁未成年人上道路骑行。” 寄语教师:以身作则,做法治文明的“带头人”。 陈浩提出了教师“责任清单”,要求他们在开车、骑车、步行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拒绝酒后驾车、戴头盔、给行人让路。学生必须用自己的行动诠释法治精神,成为学生眼中的“教科书”。他强调,“教师法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在巩固成为对学生最生动的法制教育。” 法律披露:明确普通车辆管理“红线” 课程重点解读了我市正在进行的交通管制行动,详细介绍了机动车“三证”要求、头盔规定和法律定义以及醉酒驾驶、酒后驾驶的严重后果。对于“高级踏板车”、“电动摩托车”等容易混淆的车型,我们对牌照、许可证、驾驶规则一一进行了明确。明确规定,不少“拉图”属于非法车辆,禁止上路行驶。教师、学生、家长要提高识别能力,引导他们从源头上消除风险。这是有道理的。 从共识到协作:携手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课程最后,陈浩老师表示全体师生要“从我做起,从每一次征程开始”,将法治意识融入行为习惯,共同构建安全和谐的大学环境。师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这堂课,不仅加深了对道路安全的认识,还深刻感受到了法治的含义:“守法就是保护自己,讲文明就是确保安全”。 本次法治课程通过系统讲解、沉浸式对话,有效提升了师生的道路安全素养和法治观念,为构建“校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道路安全防线注入了强大的法律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