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下口“数字食堂”打造校园营养健康新生态系
发布时间:2025-11-09 11:50
京中网(湖北日报)讯(通讯员 马莹莹)近日,在丹江口市牛河林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开放日”活动上,一位家长高兴地说:“这次开放日不仅让我了解了学校的用意,也让我对孩子吃的食物更加放心。”这不仅是家长的心声,也是教育数字化、标准化效果的一个缩影。中小学食堂,是塘格口市近年来大力推广的。我市通过家长公开和社会监督、学校食堂数字化赋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部门间合作等四项主要措施,系统保障了学生的营养健康,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公开透明,构建共同治理和社会监督新格局。这丹江口市教育局正在积极搭建社会监控平台,让校园食堂能够“阳光下”运营。除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外,创新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社区官员担任“校园就餐体验官”,通过“沉浸式”探访、“零距离”陪餐、“面对面”提案等方式,为校园就餐管理注入多重监督权力。在丁家营镇小学,代表们品尝了美食并进行了精彩记录。市民代表王先生评价道:“肉很香,汤很正宗,比很多餐馆的便当盒还用心。” 此外,学校食堂实现了菜谱、食物照片、学校食堂费用“三公开”,让家长对学生在学校吃什么、味道如何、花了多少钱一目了然。在家上学委员会每月深入食堂,跟踪从采购到加工再到陪餐的全过程,形成了在家上学协同社区治理的良好格局。据统计,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已发放满意度调查近2000份,满意率高达90%以上。市教育局纪委一位负责人表示,将探索“家长走动校园、体验食堂”等新业态,进一步扩大指导范围。 数字赋能打造智能闭环监控流程。 “哎,他们会扣5块钱。”丹江口大坝教育集团高中食堂,学生一秒“刷脸”付款,大幅减少等待荷兰国际集团时间。目前,全市39所中小学食堂已完成改造,共安装智能电子秤42台、刷脸支付终端292台,大大提高了就餐便利性。 数字化也引发了管理方面的重要变革。围绕食品安全和校园财务管理,实现“移动大数据监控+全链条纠错”闭环监控。利用“数字食堂”监控平台,对食材采购、餐费流程、操作规范等关键环节进行24小时智能监控。精准识别食品价格上涨、保质期临近、成本异常、食堂余额超标、烹饪操作不规范等风险点,自动生成清单预警。 同时,“互联网+明厨明灶”系统全面接入国家“电子食品安全”平台,实现整个餐厅操作过程的可视化远程监控。摄像头和环境传感探头实时监控食堂、仓库甚至冷冻室的多个手术室的温度、湿度和其他指标。当存储标准不再满足时,自动预警可确保整个链条的安全跟踪,​​从追溯食品来源到处理食品垃圾。针对平台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管理、限期修改、监控实效”机制,促进校园餐饮安全保障体系在强有力的监管下不断完善。 提高质量和效率,确保您的营养钱“进入您的嘴”。丹江口食堂改造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餐费。为此,市教育局组织大宗教育资源统一招标食品原料,完成58家供应商资质集中审核,确保供应商食品价格安全保障,覆盖率100%。 多措并举,食堂运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通过降低购买伙食成本,将水、电、气、低耗材等费用纳入学校公费,有效保证学生伙食费主要用于伙食。特别是农村学校精准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将伙食补贴纳入“三保”,对乡镇学校学生实行“肉3.3元+奶1.7元”的补贴模式,组织专项资金保障职工费用。保障水平超出国家标准1.07%,确保营养政策真正惠及全体学生。 一些学校也积极参与烹饪活动。 C大坝教育集团综合事务总监陈红表示,学生们非常喜欢食堂自制的肉包子,因为食材正宗,口味多样。每所学校都会根据季节、学生喜好和营养平衡优化其食谱,并每周发布。 各部门齐心协力,筑牢校园食品安全的坚强防线。校园食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协同努力。丹江口市以教育部门为主导,会同市场监管、卫生、财政、公安等职能部门,加强部门间协作,定期开展联合专项检查整治,重点针对食品安全、违法招标、供应商资质、餐食配方标准化等重点领域。 这种协作机制延伸到源代码控制、流程管理等领域。监控、终端管理流程,共同打造校园食品安全的坚强防线。通过跨部门合作,形成监管合力,有效排查化解各类风险隐患,为“数字食堂”顺利运行和儿童饮食习惯健康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丹江口市通过一系列可靠有效的组合,正在将学校食堂从简单的供餐场所转变为集安全、营养、方便、透明于一体的教育环境,真正把学校食堂打造成为学生吃得开心、家长吃得舒心、社会舒心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