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通讯员 熊文婷 徐雷 吴书明
五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却足以为这座城市的指数级发展写下令人瞩目的篇章。
回首“十四五”即将收官之际,对于天门市来说,过去的五年不仅展现了奋勇前进、披荆斩棘的坚韧和勇气,更展现了千帆竞发、百队争流的尊严和英雄气概。
连续四年入围全国经济百强区之一,并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纺织服装、循环经济发展成就引起全国关注,新型城镇化试点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进。
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严峻的改革发展挑战,我市深入推进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立足立足、争当“尖子生”为目标,着力推动突破赶超发展,形成了发动群众、改造社会、振兴经济、坚定自信的生动局面。
图为中国(天门)一家电子服装购物中心。 (通讯员提供)
近五年来——
总交易量呈指数级增长,我们非常有信心能够超越并赶上。
五年来,天门变得更加强大。实力在哪里?
从总量上看,今年天门市经济总量预计将达到850亿元。 “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没有问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国人均消费额等5项指标超额完成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单位GDP能耗下降率。
从增速看,“十四五”期间,天门市GDP年均增长6.7%,描绘出一条“平稳复苏、重回正轨、修复向好、蓄势待发、全面提升”的蓬勃向上发展曲线,展现出韧性、活力和潜力。
动力更强、信心更强,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跃升上,更体现在质量效益上。
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天门区位优势体系得以重构。总投资突破5000万元,共实施项目679个,总投资1308亿元。武田高速公路东段竣工通车。武田高速公路西段正在加速推进。高速天门段沿江铁路预计年底建成通车。我市正式进入“高铁时代”,30分钟可达武汉,3小时可达上海、重庆。
一大批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壮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补充力量。从无到有的绿色循环产业园,短短两年时间就实现了从“点到链”的惊人发展。目前,园区已有14个项目在运营,今年产值预计将突破200亿元。化纤纺织产业园蓬勃发展,永昌新材、三元纺织、盛和锦纶等项目相继投产,助力全市纺织服装产业打造“原料—纱线—织造—缝制—销售”完整闭环。
绿色转型稳步推进,“绿色转型”稳步推进“十四五”期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率达-28.61%,109家困境企业“盘活”,5家长江沿线化工企业完成关改搬迁工作,成功培育2家省级绿色工厂、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近五年来——
产业腾飞、动能转换、新气候
直播间里,“3、2、1、连线”的喊声此起彼伏。龙卷风;
在智能车间里,AI算法快速将各种客户需求分解为生产线的指令。
物流仓库和自动化包装分拣设备高效运行。
从南下打拼到学艺回国,从分散经营到绿色闭环,从贴牌生产到全球销售……天门市相关致力于电商新业态和全产业链设计,驱动纺织服装行业从传统制造向数字化、国际化转型。服装电商产值从70亿元跃升至513亿元,总销售额突破6亿件。这清晰地反映了“十四五”期间我市工业的进步。
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方向。
五年来,天门市坚决推动产业质量提升,统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一元、二元、三元工业体系。
产业迈上了新台阶。产业倍增工程的大力实施,纺织服装和循环经济正在加速迈向千亿级产业。平均有40家以上工业企业规模逐年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76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7家。累计实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214个,超过200家企业上云。 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位居全国第一。今年1-8月,全市规制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3%,增速连续8个月位居全省第一。
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80万吨以上,蔬菜产业年综合产值突破40亿元。成功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名单。现代农业产业化园区建成启用,基本形成“生产加工、科技创新、物流集散”三大核心功能。庄品健、红日、新田农业被评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天门花椰菜”、“天门早大豆”、“天门松果”被评为全国特优农产品新产品。
商业和商务服务业数量增加、质量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40.6%提高到49.8%,我市被评为全国地级贸易“强州”。市、乡、村三级配送物流体系不断完善,村级配送物流综合服务店543个,实现全行政区配送物流服务店全覆盖。村庄。全州发展了576家商业流通龙头企业,一个又一个新消费、新业态、新场景诞生,满城“烟火气”。
近五年来——
城市和地区正在发生变化,并逐渐变得更加宜居。
王守明已经适应了位于坊口区办事处陈坊二期安置小区的新家的生活。 “房子宽敞明亮,小区有娱乐室,隔壁还有一个小游乐园,辅助设施也很齐全,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如果有时间,我打算去老陈坊村二组看看,那里是我老家的所在地。我遗憾地告别了生活了70年的家乡。我心里充满期待,我想,这就是现代化的天门新区将要“成长”的地方。
照片来自田男子北湖公园。 (通讯员提供)
向北望去,广阔的北湖公园与湖光水色相得益彰,林荫小道蜿蜒,鲜花绿意盎然,锻炼游玩的人流络绎不绝。
“绿化很多,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在公园里散步感觉很好。”市民张先生说。 “最近,我看到北湖绿色低碳示范工程建设如火如荼,相信很快这里就会给人们带来全新的体验。”
相比数量的增加,城市的变化更为直接。
五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市区重点打造水上乐园城市、北方环保宜居区、合作型城市中部商业活力区和南部优质产业城市发展集聚区。推动天门新区建设和新铁城高速建设,全面推进城市改造、安提瓜岛改造和城市改造实践 地下块茎的红色。城市承载力、吸引力、推进力、放射性将大幅提升。
在农村地区,共投入 870 百万元的特殊用途资金,推动 525 个农村地区的建设,并建立了一个省级农村和 30 个农村地区的稳定建设模型。改造农村公路1338.37公里,新建和改造乡村风景区。 , 310 个全景景观、408 个文化广场和乡村运动场、15,000 个“特雷斯小花园”和“联合国”新农村能源服务范围3公里。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优化至1.6:1。
近五年来——
改革面临挑战,创新充满活力。
华灯初上,从天上看天门,工厂车间依然忙碌,街道、商圈闪烁着霓虹灯,公园、广场上挤满了人。
这座城市人气的迅速上升得益于旨在鼓励新型城镇化的创新试点项目。
时间回到2023年,市委、市政府将进行广泛、反复的排查。通过论证分析,制定出台一系列民生政策,满足城市需求“小切口”,探索解决群众住房“大问题”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形成“人口回流、产业转移、生育恢复”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累计申请返乡群众超过10万人,已有100多个地市到我国城市考察培训。
只有困难,才会让人更加勇敢。只有勤奋努力,才会让你更有价值。改革是时代的强音,也是发展的关键。
五年来,我市转型工程全面发力、多重突破、快速稳健推进。创新、开拓、突破,带动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快速动力。
成功创建省级创新型州市,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基地中小企业数量翻一番。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加快推进,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0亿元。
“高效办好一件事”的改革成效显着。超过 2,000 个项目可以在线完成,处理时间限制减少了 88% 以上。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经营主体总数突破15万家。
深化大金融体系建设,清理国家“三资”1522亿元,盘活财政9.57亿元。
近五年来——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幸福生活充满品质。
二孩综合补贴上限为21.6万元,三孩综合补贴上限为21.6万元,ijo为28.5万元……近两年来,天门市的生育支持政策频频引发关注,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不少外国网友表示压抑着他们的嫉妒。
人民生活的改善始终与宏观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五年来,我市着力解决市民的忧、烦、忧,每年解决不少生活难题。全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稳定在75%左右,支撑着人民群众“幸福安定”。
就业是人民最大的民生来源。城镇新增就业5.43万人,培训职业培训5.2万人。
大力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包括结婚、怀孕、生育、育儿、育儿、教育等一系列育儿。投入真金白银,系统地解决家庭问题。 2024年,该市本地人口将比上年增加17%,达到7,217人,这是八年来首次由减少转为减少。增加。
教育的变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新增公有职称3.7万余个,教育场所持续优化,成立教育联合体66个,让更多孩子在家“学好”。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幅增强。全市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该市第一家医疗医院江桥院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地市级医院前十名。
文化旅游的布业创新,综合业态总是引人关注。石家河遗址入选我国“本世纪百项考古新发现”之一,遗址博物馆计划年底建成开放,张家湖农业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初步结果。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最普遍的福祉。今年9月底,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3%。国家和地方检测断面、饮用水源地水质持续100%达标,新增城市绿地42.26万平方米,将绿色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迄今为止,已展出明代织锦数千件,进步数百米。
推进“十四五”规划的天门市给出了很大的反响,包括但不限于这一点。
潮水快速上涨,战斗永无休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天门市将以更勇敢的姿态、更稳健的步伐,迎风破浪,力争在恢复发展道路上走在前列,奋力谱写海外侨乡建设新篇章。新时代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