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州的预警和风险监测平台提供该州每日的安全“快照”。湖北日报讯(记者胡文杰通讯员袁令彬)10月28日,省应急办官员介绍,湖北省正在考虑建立重点企业风险识别评估技术和管控体系,整合全省高风险行业风险识别、识别、评估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形成规模超过80TB的数据库。该系统投入运行后,每天将实时处理超过1亿条数据,最高处理速度可达每秒36万条数据,相当于为湖北省安装了一个生产安全的“超级计算大脑”。据了解,自2024年8月全省预警风险监测系统上线以来,已建立“1+1+17+N”多源数据库和高效数据处理能力,有效监测和处置风险事件21000余起,预防事故70余起,减少经济损失10亿元以上。 “每一项数据处理都是安全生产体验的坚实组成部分,必须在正确使用之前进行‘修复’。”专家赵秉华将数据治理比喻为“将当地方言统一为普通话”。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应急管理局不仅引用了15个国家和行业规范,编制了14个地方规范,还创新开发了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方法,使数据使用更加系统、合宜、安全。数据被“修正”后,如何转化为安全能力?国家应急管理局的目标是“改进数据以取得可行的结果”。 “我们需要依靠大数据来解决风险无数、原因复杂、困难等问题。参与系统全程建设的省应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大数据模型,系统可以准确识别风险地点、设备等关键要素,实时捕捉风险态势,自动判定风险等级。国家目前正在针对污水池淹水、有毒化学品泄漏、冶金中毒等具体场景建立预测模型。运行以来,直接经济损失3.6亿元,间接经济损失3.6亿元。目前,省应急部门和武汉、襄阳、宜昌等城市交通中心正在复制这一数据管理模式,并将其拓展到城市治理、工业互联网、自然灾害防治等领域。